logo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友情链接:

logo

  • n01
>
>
>
发扬“背篓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群工作

发扬“背篓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什么是 “背篓商店”?

背篓商店是北京市原房山县周口店供销合作社的一个分销店,也是原黄山店公社范围内唯一的一家分销店。因交通不便,这个山乡小店职工在负责人王砚香的带领下常年背背篓上山,又收购又卖货,被群众们亲切地称为背篓商店

 

二、“背篓商店”的形成背景是什么?

黄山店公社地处群峰环抱的山沟里,全公社540多户、2800多口人,分散居住在山沟山腰的50多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交通很不方便。历史上,黄山店山沟里没有销售点,村民买灯油、火柴、盐或卖点山货都要跑出几十里。当地流传:有女不嫁黄山店,吃水贵如油,买卖东西真发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这里成立了供销店,供销店有时也送货上山,但由于居民点分散,群众买卖东西仍然不方便。

 

三、王砚香如何开展送货上山服务?

1958大跃进运动中,社员们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生产劳动。为了让社员节省买东西的时间,专心生产,王砚香提出要经常背篓上山送货,同时收购核桃、柿子、荆条、药材、鸡蛋、废品等。他以身作则,率先行动,背了一篓肥皂、食盐、火柴、针线等日用商品到长流水大队,不到两小时,背去的商品差不多全卖了。社员对这种方式非常欢迎,从此,背篓商店的送货上山逐渐开展起来。

 

四、“背篓商店”解决了村民什么难题?

图片

王砚香19539月参加工作,1956年从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干校学习结业后回到家乡房山县黄山店乡任黄山店供销店门店经理。为解决山区农民卖货难和购物难,他带领职工多年来坚持身背30多公斤重的篓子攀山越岭,送货上山,使许多农民能够在自家门口买到日用品和交售零星的农副产品。背篓商店的供应范围东西宽10多里、南北20多里,途中要经过骆驼鞍象鼻子大锯齿等许多艰险的山道。

 

五、“背篓商店”如何使地头变商店?

1958年始,供销店职工一年四季,按照4条路线,为当地农民送货,背上背下,冒烈日酷暑,顶雨雪风霜,每周送货三四次。截至1965年,职工送货的销售额占全年总销售额的10%,而背下来的活鸡、活鸭、药材、野兔皮、荆条、废品等占收购额的80%。社员们称之为背篓商店使地头变商店炕头变柜台

 

六、什么是“背篓精神”?

背篓精神背篓商店而来,象征着供销人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

 

七、“背篓精神”为什么深入民心?

 

每当王砚香翻山越岭把满满的货物背到山上,社员们都会奔走相告:供销合作社的同志送货来了。在那个特殊时期,小背篓推平了上山下山的崎岖,拉近了供销合作社和社员们的心。从此,无论春夏秋冬、雨雪风霜,供销合作社同志双肩上的背篓既背着货物,也扛着为农服务的旗帜,他们用双脚把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宗旨印在了百姓心中。

 

八、“背篓精神”是怎样发扬光大的?

(图为王砚香老人)

1958年以后,这个分销店一直被评为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1964年被评为北京市五好先进集体。19656月,中共北京市委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号召学习背篓商店的通知;《北京日报》发表题为《充满革命精神的背篓商店》的长篇通讯。该店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王砚香同志也成为全国著名商业劳动模范,对全市乃至全国都起到了极大的典型带动作用。

 

九、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电影是什么?

19662月,以王砚香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在全国公映。这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电影,在当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刘少奇、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很高评价。电影在全国反响很大,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商业工作者专程到黄山店,学习背篓商店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