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友情链接:

logo

  • n01
>
>
>
废旧农膜回收向“白色污染”宣战

新闻中心

废旧农膜回收向“白色污染”宣战

近年来,随着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农用薄膜的使用量日益增加,“白色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为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膜残留污染,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发文: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146号)。9月27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推进农膜治理工作方案》通知。同时,农业农村部等4部门发布《农用薄膜管理办法》,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可见,国家已经在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和农膜治理工作,解决“白色污染”迫在眉睫。对此,《中国农资》记者对各地农膜回收情况以及农膜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废旧地膜回收各地不一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用薄膜使用量246.5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140.4万吨,覆盖面积2.66亿亩,在新疆、山东、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四川、河北、湖南等9省区,农膜覆盖面积均超过1000万亩。地膜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地膜留在土壤中,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吸湿性和通透性,而影响作物出苗,导致减产。据记者调查,全国各地农膜回收利用情况不一。有的地方农膜回收利用率高达80%以上,而在山西、河南等地区农膜回收才刚刚起步。“以前,地膜留在地里,不仅影响来年庄稼发芽,到了冬天还被风刮得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资经销商徐宏瑞说,“现在村里有了地膜回收再利用企业,鼓励农户回收地膜,每3公斤地膜能换取1个塑料筐;每5.5公斤地膜能换取1公斤新地膜。现在不仅村里干净了,农户收入也增加了。”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有限股份公司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与山东一家农膜生产企业合资建厂,依托各个区域农资网点进行农膜销售和回收工作。北京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借助网点进行地膜兑换,根据不同区域农田地膜的需求量,按照3:1的比例兑换,即3公斤旧地膜兑换1公斤新地膜,将废弃的地膜回收再统一交由专门废弃塑料回收工厂,从而减少田间土壤污染。在甘肃民勤县,当地农户废旧地膜回收的主要方式是以旧换新。据甘肃邦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玉德介绍,农户可以按5:1的比例用旧膜换取新膜,也可以按1立方80元-120元的价格把旧膜卖给公司。不仅如此,当地农户使用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因此回收较为容易。武威地区的地膜回收率达到80%,大部分农户都会将废旧地膜回收。目前,一些地方已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组织农户对废旧农膜、塑料制品等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两种回收的形式:一种是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以旧农膜换取农民需要的生活用品,或者是以旧换新;另一种是将废旧的农膜卖给相关农膜生产企业,但前提必须是合乎标准的可回收农膜。废膜回收问题依然凸显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地膜回收率不高,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由于地膜本身成本低,地膜残留捡拾困难,回收费时费力效益还低,农民不愿回收。第二,农用地膜劣质问题较多,从而难以回收。2018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新国标实施后,未达标的地膜产品不再允许生产和销售。新标准有利于地膜机播作业和回收,对于解决地膜残留问题、减少农田“白色污染”、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意见》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并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但目前,当地农膜生产厂家很多,质量良莠不齐。新疆阿克苏合和农资有限公司经理李治疆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农用地膜质量不合格,地膜不到揭膜时间就老化了,无法回收,膜揭不起来,放在地里就会造成污染。类似这样的农膜问题在我国农村十分普遍。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有限股份公司地膜回收相关负责人靳甲告诉记者,新标准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而旧标准的地膜厚度是0.008毫米,旧标准1卷地膜可以铺3-4亩地,而新标准1卷地膜只能铺2亩地,农民成本增加了,对新地膜接受程度不高。再加之市场上监管不力导致不合标准地膜还在生产,对新标准地膜推广应用造成难度。第三,农民环保意识较差。山西供销农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志伟告诉记者,由于农民外出务工,土地耕种大部分由家里的老人和妇女承担。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环境保护本就没有概念,没有认识到农膜会带来危害,因而很少有农民愿意主动清理耕地里的废弃农膜,而是图省事随意丢弃。“由于农村废弃农地膜回收是一项新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暂时还没有一套科学的运作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市綦江区供销合作社吴定开表示,农膜处理和再利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废弃农膜的初次分类做得不够规范,致使工作难度较大,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增加了后续分类的工作难度;二是回收网点、种植大户交售废弃农膜中的泥土、杂质和水分等严重超标,导致加工厂在清洗环节上存在很大难度,甚至无法加工;三是目前市场环境导致加工厂加工的塑料颗粒价格偏低,加工厂用水、用电、用房等成本过大,并且没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供销合作社助力农膜回收落地近期印发的《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膜治理方案》,从多个方面对系统参与农膜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导,明确将组织开展供销合作社农膜回收利用试点。这一方案的推出,将确保供销合作社参与农膜治理工作整体有序推进实施。其实,部分地方供销合作社早已开始行动,并摸索了一些成功经验。重庆市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中,并赋予市供销合作社牵头负责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职能。重庆市供销合作社通过规范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废旧农膜回收机制来解决田间白色污染,让田间地头减“白”护“绿”。在重庆綦江区废旧农膜贮运中心,打包好的废膜会被运到綦江区供销集团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废旧农膜经过机器清洗、打碎、风干热化、压缩、冷却等工序后,变成了全新的黑色颗粒,最终生产为农用滴管和塑料制品。据了解,目前在重庆綦江区21个街镇建成21个回收站,实现全区镇级回收网点全覆盖。同时回收企业主动对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可进行预约上门收购服务,回收企业还通过流动车对农户的废弃农膜进行收购,最大程度做好收购服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目前,加工企业与周边区县供销合作社主动对接,合民鑫公司已与万盛经开区、南川区、巴南区、璧山区、江津区供销合作社等5家回收企业签订了代加工协议,截至2020年9月底,加工企业已加工废弃农膜664吨。浙农控股集团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品研发上的合作,生产新型可降解的产品,参与废旧农膜回收专项工作。明日控股旗下杭州新光塑料有限公司通过与企业及高校在技术上的合作,进行可降解农膜产品和废旧农膜回收等方面的探索。在废旧农膜回收方面,经过多次调研,目前与埃克森公司共同在探讨废旧农膜产品回收可利用项目的试验操作方案。“白色”之殇需多方发力解决。农用地膜回收利用不同于肥料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回收难度更大。要真正将这一行动落地,首先,要规范农膜市场,提升农膜质量。《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开展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并将其纳入农资打假行动。其次,要建立回收体系和机制,以调动农民和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吴定开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回收价格,激励群众捡拾农膜的积极性,并严格质量要求;三是种植大户等建立考核机制,从使用农膜的量来核定需要回收的废弃农膜量,同时与相关补助政策挂钩,促使其主动回收废弃农膜。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起步较早,并已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业内部分人士认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也可以借鉴农药包装回收处理的成功经验:一是设立废弃物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此来保证强制回收各项费用的开支。二是在乡镇级建立废弃物回收站,集中回收储藏废弃包装物,统一进行处理。三是建立有偿回收制度,对农民进行有偿补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废旧农膜回收问题正在有序推进。然而减少塑料污染,推动农膜治理也面临着生产质量、成本、补贴政策、环保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农膜回收治理任重道远,还需有关涉农部门和企业积极参与和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