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新形势下再生化学纤维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形势下再生化学纤维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的化纤是跟着欧、美、日本等化纤老大哥走,他们开发什么设备、技术、产品、终端应用,我们跟着学,跟着走,但是差距比较大。此时行业发展状态用“照葫芦画瓢”表现得淋漓尽致,或用“隙中看月”比喻也是比较恰当的。进入21世纪,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在财税、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家底逐渐殷实,也逐渐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在设备、技术、产品、终端应用等诸多方面已接近化纤发达国家。此时行业发展状态与化纤强国属于“大同小异”,此时行业发展状态用“庭中望月”来比喻相当贴切。我们的化纤及其制品已走向世界,我们的纺机也已走向世界,期望我们的技术研发服务也走向世界。我们期待中国的再生化纤产业,早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再生化学纤维行业产能/产量的变化

  自2002年以来,由于原料廉价,且利润较高,大规模生产、扩大品种又可以降低成本和形成品牌效应,中国再生聚酯行业快速扩张,进入产能扩充、技术进步的高速发展期。2002年再生聚酯产能达120万吨/年,预计2012年底再生化纤产能已超过800万吨/年。再生化纤产能、产量平均每年的增幅保持在12%以上增长。

  再生化纤进出口分析

  再生原料方面:中国已成为用瓶片加工、生产第一大国。发达国家废聚酯资源大量输往中国,中国已经主导了全球再生聚酯废料的流动。(备注:国内原料来源合计:615万吨/)一是进口约170万吨/年;二是废旧纺织品100万吨/年;三是废丝、僵料、块料30万吨/年。

  再生短纤方面:2006年开始进口数量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并且在2006年出口首次超过进口,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进口增加,出口下降是例外。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出口将出现下降,是否是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东南亚化纤(特别是孟加拉、越南、印度)竞争优势逐步崛起,欧美对传统制造业的重新重视,土耳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南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域优势,与中国化纤分羹。在外贸方面:一定要关注某时间段,某类产品的数量的突然量变;避免贸易摩擦。

  再生纤维行业面临的挑战

  产能是否过剩?随着纺织制品由服装用、家纺用为主,转向产业用为主,纺织原料的用量急剧增长。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服装用纺织品4150万吨,占16.4%,家用纺织品4100万吨,占16.6%,产业用纺织品17050万吨,占67.4%。受人口爆炸式增加,联合国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创纪录的达到94亿,天然纤维的产量增长不会出现,产量的稳中有降将成为主基调,化学纤维的稳定增长将成为必然。据预测:化石资源将在2050年枯竭,以石油化工为基础原料占96%的合成纤维产业资源必须另辟蹊径。全球废旧纺织品废弃物将达4000万吨/年。原料是否会成为发展瓶颈?首先是世界上各国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好的原料会越来越贵越来越少。所以短期来看,从各国进口的各种原料会越来越差,数量也越来越紧张。目前我国每年约产生2600万吨废旧纺织品,其中化学纤维占80%,约2080万吨,天然纤维约520万吨。在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年一般会有2套废旧衣服,而城镇居民大概有3套。以此推算,我国一年可产生31多亿套废旧衣服。经折算:每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达100多万吨,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另外,测算闲置的旧服装保有量:2800万吨。我国是制服的生产、消耗大国,其中部队的作训、退役制服必须集中收缴制服库存压力越来越大,既占据大量储藏空间,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其他类制服(政府、大型国企、学校等)在解决了分材质、分颜色技术后,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们巨大原料来源。

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普遍存在着低、小、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没有骨干企业参与,没有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尚未形成政府主导,群众接受的社会环境,行业发展方向,淘汰落后产能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和出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缘于低成本,而更多地植根于制造业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价值链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形成了巨大市场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优质高效的装备制造、优秀且不断改善的人力资源、优良且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断改进的公共服务效率等因素,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的,且有些因素可维持相当一段时期的优势。跨国品牌商主要业务是经营品牌而非制造,产品多数出自代工厂。现象:苏州某制衣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在越南建了一个直营厂,但运作起来并不顺利,一件衣服需要不同的丝线、里衬、纽扣等辅料及各种机械配件,但在当地市场根本买不到。其次,在通关、出口等环节问题也不少。

  再生纤维行业展望

  资源可以得到综合利用。20世纪后期,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许多生活用品都被塑料制品代替,然而这些塑料制品大都是一次用品,如快餐盒、鸡蛋盒、打包带、可乐瓶、矿泉水瓶、食用油瓶、化妆品包装等,目前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量日益增加,而这些废塑料垃圾不轻易降解,长期积累,形成白色污染泛滥,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再生涤纶纤维行业是属国家重点鼓励的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大量的聚酯(PET)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对国内环境的污染,做到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仅国内年回收利用聚酯(PET)废旧材料就达315万吨。例如,一只废矿泉水瓶或可乐瓶(PET),只要进入到再生涤纶纤维生产企业,它的瓶、瓶盖、塑料商标纸,均被分解,全部利用,而生产过程中清洗瓶及瓶片的废水,90%95%以上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

  社会效益比较突出。再生涤纶纤维行业通过对聚酯废旧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大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其中仅回收清洗这一行业就解决约45万人就业,再生化纤加工企业约30万人,同时再生化纤行业还直接带动相关行业约80万人的就业。二是再生化纤行业为国家每年直接提供大量的税收,并出口创汇。三是节约石油资源。用PET废瓶片生产再生涤纶短纤维,同与用石油资源制造PET切片相比,每吨原料可节约6吨标准煤的加工能耗。四是减少白色污染,洁净和美化环境,通过对废料的生产加工,增加了社会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再生涤纶纤维行业的发展又直接促进和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回收、国际贸易、物流、纺织机械、辅料等)

  建立规模化示范园区,推动全国的再生行业形成几个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培育具有成套处理装备和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形成分拣、清洗(消毒)、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质化、高效化无害化、密闭化发展,并向全国推广龙头企业的先进经验。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在全国重点区域建立若干废旧塑料、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或基地。如在山东设立环渤海循环试点,江苏江阴建立二手服装综合利用试点园区,浙江绍兴建立高值化再生利用示范园区,浙江苍南建立大宗无害化再生利用产业化园区,在广东建立粤东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研发产业基地,在福建晋江建立再生综合试点等,形成回收-运输-分拣-利用-销售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完整产业链。

  产业总量目标。到2020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产量760万吨,产值1500亿元。其中再生短纤产能为750800万吨,产量600万吨,再生长丝产能将达到200250万吨,产量160万吨。

  产品结构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高科技、功能性再生纤维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差别化再生纤维内涵更加丰富,成为中国化纤产业主导力量。

  科技创新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以上。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品牌创建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分别达5件、20件、50件左右,市级以上品牌产值率达到60%以上。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区域品牌数量可以达到10家以上

  产业效能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10%,三废排放量进一步减小,中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争取由2010年的100万元/人增加到2015110万元/人,2020年将达到120万元/人。

  愿景展望目标。到2020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将发展成为:以差别化产品为主导、产业链完善、企业设备先进、产业布局合理、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创新体系较为完善,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改造和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产业。

(来源: 中国品牌服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