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但目前,对于循环经济在认识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消除这些误区,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误区一:认为循环经济只是单纯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忽视了循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事实上,循环经济并非只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人类的发展意义上看,它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而循环经济的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人类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消耗型经济,建立一种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质的循环式经济体系。同时,循环经济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具有增长特性的社会经济系统与具有稳定特性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误区二:认为循环链越长,经济效益越好,忽视了循环经济的本质。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有的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强调延长生产链,实现形式上的循环,但却忽视了各企业自身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即各企业资源、原材料的节约程度和有效利用程度,结果提高了生产成本,浪费了更多资源。

实践证明,产业生态链不是越长越好,产业生态网也不是越复杂越好。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稳定性,但过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可能导致不稳定性。有的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虽然实现了循环,却忽视了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循环经济能否发展,科技是先导、支撑。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创新,促成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提高循环经济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开发和推广无害低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效益好的目标。

误区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只是生产领域的问题,忽视了流通和消费领域。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了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建立以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绿色消费方式,改变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改变必将导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形成绿色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绿色消费主要包含以下4个要点:一是消费时选择绿色产品,即选择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健康、优质、科学的产品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节约资源,包括对资源的节约、重复利用等。三是消费结果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四是通过绿色消费转变消费观念,真正树立可持续消费理念,不仅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要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要和安全健康。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误区四: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只是政府行为,忽视市场作用和广大公众的参与。

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所有领域,不仅可以在制造业实施,商业企业、学校、家庭等每一个社会环节都是循环经济的实施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倡导和扶持、法律强制、企业自律,还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现阶段,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在全社会提倡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方式,使公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广大公众自觉参与到推动循环经济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