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再生铅】再生铅产业的绿色再生

【再生铅】再生铅产业的绿色再生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两亿辆,而其动力电池90%以上配备铅蓄电池。这些电池的寿命基本在两年左右。由此测算,我国年均产生的废铅蓄电池保守估计在150万吨以上。

  废铅蓄电池中含有大量铅离子的酸性电解液,处理不当将对环境产生极大污染。2012年以来,工信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再生铅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铅酸电池和再生铅产业发展。《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发布实施一年多来,产业发展现状如何?环保监管趋严形势下,行业能否实现“绿色”转型?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科技环保部主任尚辉良就相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行业挺过环保严冬

  集中度、先进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

  记者:从2012年起,相关环保政策密集出台,对我国再生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尚辉良:2013年,中国再生铅产量为150万吨,同比增长7.1%,约占当年精铅消费量的30%以上。受重金属污染防治影响,2013年产业整体形势较为严峻。价格低迷、消费疲软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再生铅企业处置废电池意愿不高。但受国内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以及各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利好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规模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项目产能陆续释放。总体看,中国再生铅产业在经历了2012年环保严冬期后,已逐步恢复平稳运行。

  此外,通过2011年以来多次环保核查专项行动,我国再生铅产业集中度也明显提高,先进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再生铅行业现有产能(含生产和在建)300万吨以上(不含非法小冶炼产能),再生铅产业先进产能利用率超过50%。

  由于受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核查的影响,以及“两高”公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各地对新建再生铅项目审批较谨慎,一批技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新建再生铅升级项目的企业包括江西金洋金属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资源综合利用迁建项目、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铅精炼及深加工项目等12个重点项目。

  企业当自强

  园区化、循环经济是发展方向

  记者:2013年,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两批通过核查的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名单,仅24家入围。作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2015年底前将淘汰未通过环境保护核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如此严峻形势下,再生铅企业如何应对?

  尚辉良:2013年以来,各地环保监管越来越严,山东、河北等再生铅产业重点区域尤为突出。受大气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影响,河北地区环保力度逐渐加强,不达标再生铅厂全部被

  查处关停。山东临沂地区针对冶炼炉及冶炼设备进行环保整治,对不达标再生铅厂进行停产或者销毁冶炼炉处理。经过这轮环保风暴整治后,重点区域再生铅行业产业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为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我国再生铅产业正逐渐向园区化方向转变,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公司、湖北金洋冶金股份公司、安徽华鑫铅业集团、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再生铅企业已相继筹建再生铅园区,并引进下游铅蓄电池企业,在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形成再生铅闭合循环生产模式,对地方循环经济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已建成江苏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铅集聚区、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安徽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山西吉天利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等6~8个初具规模的再生铅产业集群。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积极通过自身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的“绿色”转身。由超威集团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原子经济法回收铅技术”已进入产业化推进阶段,正在推进“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回收处理清洁化”环保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乡市亚洲金属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成为工信部、财政部组织的“2013年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单位;湖北楚凯冶金公司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循环利用技术获得湖北省老河口市科技奖励。

  此外,湖北金洋冶金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废铅膏有机酸浸出及低温焙烧制备超细铅粉技术”、广东建航再生资源技术公司自主开发的“废铅酸蓄电池全循环高效利用工艺技术”、湖北楚凯冶金公司联合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制备柠檬酸铅技术”等3项废铅酸蓄电池湿法处理技术均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并开展了中试实验,已具备工业化条件。

  仍有两大困扰

  回收体系不完善 政策执行不到位

  记者:当前,再生铅产业发展中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尚辉良:主要有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依然不完善。据统计,2013年北京电动自行车年产废电池约两万吨,其中6成进了小作坊;上海废铅酸蓄电池年产生量约8万多吨,合法收集不足10%。

  总体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依然处于分散无序状态,使得正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置企业遭遇回收困难,影响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回收管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大部分含铅废硫酸液被非法倾倒,严重污染水质和土壤。因此,建立完善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对于中国再生铅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再生铅产业环保政策执行不到位。废铅酸蓄电池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49类危险废品之一,国家规定具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和处置等经营活动,对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贮存和处置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在实践中,因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监管,存在违法经营和无序竞争的现象。大量非法主体存在于市场,具有资质的回收主体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导致铅蓄电池流向小企业或小作坊。因此,废铅酸蓄电池流向不规范是导致铅污染的主要根源。

  如何最大限度规范处置?

  承担“销一收一”责任,通过经济合约建立回收联盟

  记者:您对行业规范发展有何建议?

  尚辉良:首先是要加强环保核查、再生铅行业准入与许可证更新发放政策之间的衔接,实施好再生铅企业准入公告,尽快发布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规范发展。

  在区域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研究推进铅酸蓄电池回收基金制度研究和设计,积极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新模式。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规范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立法、执法力度。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展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许可证试点工作,应对承担新铅酸蓄电池销售的经销商及4S店进行合理规划,依法审批,并要求承担“销一收一”的义务和责任,所收集废铅酸蓄电池必须依法就近转运至资质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从源头上予以控制。同时,加大对资质再生铅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最大限度地使废铅酸蓄电池回流到资质企业。

  我建议应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与再生铅企业通过经济合约建立规范的

  回收联盟。研究依靠物联网最新技术,实施对铅酸蓄电池从生产销售,配送、回收、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监控管理。通过从源头控制,实现铅酸蓄电池的销售、回收衔接,推动废铅酸蓄电池环保再生。回收联盟各成员单位可有效保证回收系统按照市场规律自行运转,并使各方获得盈利空间。

  广泛的教育和引导也很必要。在铅酸电池销售点设置回收标志,发放由政府、行业组织等提供的宣传册,指导消费者在销售点回收旧电池,形成废铅酸蓄电池全社会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短期内不会被淘汰

  2015年,再生铅产量占原生铅的比例有望超过40%

  记者:随着锂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发展,铅酸电池是否面临淘汰的趋势?再生铅产业的未来前景如何?

  尚辉良:在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池、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铅酸电池依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铅酸电池拥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可回收性高等优势,短期内不会被淘汰,而且其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

  因此,铅酸电池产业快速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废铅酸蓄电池报废量逐年增长,将为再生铅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据综合分析测算,与生产原生铅相比,每吨再生铅相当于节能659千克标煤,节水23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28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0.03 吨。与开发利用原生铅矿资源相比,2013年中国再生铅产业相当于节能98.9万吨标煤,节水3.5亿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1.9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万吨。目前,再生铅产业已成为中国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再生铅产量占铅总产量的比例在60%以上,而中国仅为30%左右。

  据了解,美国最后一家原生铅企业已于2013年底正式关闭,再生铅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到2015年,中国再生铅产量占原生铅的比例有望超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提出的40%发展目标。因此,我认为我国再生铅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值得关注。(责任编辑:赵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