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垃圾分类】日本大阪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置经验
根据过往的采访,目前广州在垃圾分类上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如何在市民中落实垃圾分类,焚烧厂的选址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如何延长填埋场的寿命。大阪市政府在垃圾分类的推广过程中,同样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
问题1
如何让市民支持垃圾分类?
台风天也坚持收垃圾积极改善
一周有六天,大阪市环境局环境事业中心的垃圾车会前往各街区回收垃圾。这次我们采访的大阪市东北环境事业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边说“你好……我又来收垃圾啦!”一边跟着垃圾车走,把放在各家门前的一袋袋垃圾扔到车上,这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但实际上这份工作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麻烦。
采访的前两天,大阪市不巧受到了台风的严重影响。记者坐的飞机在天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安全降落,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下,环境事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要一如既往继续工作。中心的副所长说:“当时雨下得很大,路很滑,我有点看不清前面的路,但如果今天不收,垃圾就要等下周一才能收,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当天完成。”垃圾回收是作为地方自治体的大阪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即使是刮台风下冰雹,他们都要保证在当天完成回收任务。
如今垃圾回收政策得到了强化,市民遵守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扔垃圾,作为行政部门更加要以身作则了。为政策的推动,那种一到台风天,街道就垃圾乱飞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而市民看到行政工作的改善,更愿意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了。
以友善方式循循善诱
当然,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比如有人记错了丢垃圾的日子,或者把其他种类的垃圾混进来了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拒绝回收垃圾,并在那个垃圾袋上贴上醒目标签,提醒他们哪里做错了(黄色标签是资源垃圾,橙色标签是普通垃圾)。
他们不会采取强硬的惩罚措施,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有人就会答应你好好分类了。”如果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他们还会亲自上门去收垃圾和教他们怎么正确分类。
“垃圾分类推行这么多年了,虽然还不能做到100%准确,但配合的市民越来越多。可能一天回收2100户家庭的垃圾当中,大概只有20-30户是做得不对的,说明了几次都没有改善的人很少。”据中心的副所长介绍,他在环境局工作了20多年,他不认为回收垃圾是一件讨厌的工作,他感觉大阪市的街道确实比以前干净多了,乱扔垃圾的情况少了很多。
问题2
如何让市民不抵触焚烧厂?
建一个“童话城堡式”垃圾处理厂
稍微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推崇动漫文化,向往童话般美好的虚构世界。如果你到了大阪市的舞洲垃圾处理厂,你对于日本人这种“童心”会有更真切的认识。色彩斑斓的外墙、弯弯曲曲的线条设计,还有金光灿灿的屋顶,看起来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建筑物。或者,可以称之为宫崎骏笔下的“哈尔移动城堡” 的现实版。
要建这样的建筑物可不容易,大阪市政府邀请了维也纳艺术家佛登斯列•亨德华沙(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设计。自然中没有笔直的线条,也没有相同的事物出现,因为他在设计中刻意用曲线描绘,考虑到建筑物会破坏自然,亨德华沙还可以在厂房以及处理厂周围采用了绿化设计。除了外表设计得像城堡之外,焚烧厂里面也是充满童趣。
厂房墙上画满了精灵、花草,过道上还“种”有各种人工植物,偶尔你会看到一只叫POM的绿色吉祥物在屏幕上跳来跳去去,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被精心设计成各种巧妙的方法进行介绍,即使是在厂房里面,也有一种置身于魔幻森林的感觉。建一座这样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厂房,造价可是高达6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
如此特别的设计,这里当然不只是一个焚烧厂那么简单。工厂大楼的二层和三层却都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只要事先进行预约就可以自由地进入参观,因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2001年竣工至2010年年底,这里已经接待了15万人参观,据说如果遇上旅游高峰期,需要提前几个月才能预约得上。
问题3
如何增加填埋场的利用率?
100%海上填埋与焚烧后填埋
大阪市垃圾经过焚烧厂处理后就会变成“烧却灰”,之后就会直接运到填埋场填埋。大阪市的填埋场有两大特色,一就是海上填埋,二是所有的普通生活垃圾要经过焚烧才填埋,没有直接填埋的垃圾。这两大填埋特点,能够让大阪市填埋场使用得以延长,而且也不会占用宝贵的陆地资源,海上填埋场完成后,会成为一个人工岛,得以开疆拓土。
目前位于大阪市北港地区的“梦洲”是该市唯一的垃圾填埋场,1985年建成,占地390万平方米,可以填埋5460万立方米的垃圾。据大阪市环境局设施部系长山本先生介绍,“梦洲”每天处理700-800吨垃圾,还有13年的使用年限。大阪市一个填埋场的使用寿命达到41年,而广州的兴丰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只有不到15年。
两者之间的差别,还不只是在使用时间上。记者第一次去兴丰填埋场的时候,同行的摄影记者好心提醒:“把包放下吧,不要走那么近,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回家洗了几次,身上还是有臭味。”不过,当天兴丰填埋场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恶劣,因为离得比较远,加上垃圾填埋后铺上了一层层黑色的胶膜,你只会隐隐闻到空中飘来的一股股异味。据摄影记者介绍,如果揭开那层胶膜,你会立刻想吐。
填埋场=蓝天+白云+大海
而在大阪市的“梦洲”填埋场,蓝天、白云、大海,伴着那咸咸的海水味,让人有一种远离城市去郊游的快感。“为什么完全不臭?”“因为垃圾完全焚烧成灰,所以基本上不会臭。”山本先生指着远处一辆刚开过来的烧却灰运输车,让我去体验一下。当它往海水里面倒残灰,我特地走近一闻,只有普通的尘土味。而倒出来的,都是细小的黑色颗粒状物质,早已分辨不出它原来是什么。
“梦洲”填埋场的垃圾来源有普通生活垃圾,还有疏浚产生的土沙和公共事业建设产生的残土。目前两个区域负责填埋疏浚产生的土沙和公共事业建设产生的残土,一个区域填埋的是普通生活垃圾的烧却灰。由于是海上填埋,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垃圾在倾倒入海时会不会造成污染?
其实在设计计划之初,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污染情况,垃圾在倾倒入海之前已经过焚烧处理,并在填埋场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等,以确保填埋场不至于成为污染的源头。
此外,海上填埋场的轮廓是用钢板“圈画”出来的。这些巨大的钢板直接插入海床,将垃圾烧却灰与海洋隔离开,然后再一点点地往内部填埋。填埋区分了数层:先填3米的灰,再埋50厘米的土,再填3米的灰,再堆50厘米的土。当全部被填满后,一个人工岛将出现在海面上。
其实只要到“梦洲”看一下,你便会完全消除这种环境污染的疑虑。被填埋区分割的海水虽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湛蓝色,但是那上面居然还有好多鸭子在游,这些活泼的生物已经足以证明这水的质量。不过,由于目前垃圾分类还没能达到100%的准确率,所以偶尔在水上还是会看到漂浮着的易拉罐。“如果垃圾分类能进行得更彻底,那么对于终端处理是会更轻松。”山本先生说。
在填出来的地上建发电厂
虽然大阪市的海上填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还是有一个忧虑:13年后,这块区域填埋完成后,大阪市就没有新的海上填埋区域了。因此,目前大阪市政府与近畿地区的城市合作,推出了“大阪湾凤凰计划”,希望能够联合附近的海上填埋场进行一次新的规划,延长使用期限。
除了使用时间有限之外,垃圾填埋完成以后这块土地的用途也是一个问题。曾经计划在这里建造奥运村,但奥运申办不成功,这块地也搁置了,直到现在也没有规划好以后用作什么用途。目前唯一在使用的是建造了一套大规模太阳能发电设备,是民间企业投资的,年发电量达到10兆瓦,可以供3200个家庭使用。 “和疏浚产生的土沙和公共事业建设产生的残土的堆填区不同,生活垃圾的堆填区土质比较软,不能建高楼,可能只能用作公园了。”哪怕是大阪市这样经过科学规划的城市,也不可能进行无止境地的填埋,所以只有减少垃圾,才是唯一的出路。
将垃圾体积减到原来1/15
舞洲工厂主要是对一些可燃垃圾和大型垃圾进行处理,这里每天可以燃烧处理共计900吨的普通垃圾和大型垃圾,基本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虽然看起来工作量很大,但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动化,所以每个班进行机器操作的工作人员只需10-12人。首先,垃圾收集车会把已经分完类的垃圾拉到厂里,投入到 40米深的垃圾坑里,有两个直径六米、外形酷似变形金刚电影道具的机械爪子会把垃圾抓起来,抓一次相当于垃圾收集车6台车的垃圾量,然后投进一个焚烧炉。
在焚烧炉里头的温度会达到900℃,经过分解、除臭等等步骤,最后把它变成颗粒状的物质排出。经过焚烧炉焚化之后的这种粉末性的物质,体积就会减少到原来的1/15—1/20。在排出的过程中,它的气体经过一系列高科技的处理,最后在烟囱里排出的时候,已经没有公害了。而在焚烧厂里面行走,哪怕是贴近焚烧炉的玻璃,也不会闻到一丝臭味。
除了普通垃圾之外,这里还会处理自行车等大型垃圾。专门的切割设备会先将大型垃圾切碎成小块,之后,还会有专门的设备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这些从垃圾里分离出来的铁和铝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
说一件有趣的事情,虽然这里自动化程度很高,但还是少不了工作人员的金睛火眼。在排山倒海的垃圾面前,这里的工作人员居然能够两次在垃圾坑里面发现了流浪猫,并成功把这些可怜的“迷路者”解救出去。“有一次,我们听到垃圾坑里面有‘喵、喵’的声音,往里面一看,不得了,居然是一只可爱的白色小猫。我们给它喂食,等它情绪稳定后才把它放走。”副厂长秦先生用得意的神情向我展示着墙上贴出来的“拯救小猫”照片,那表情就像他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主角似的。
焚烧发电每年可卖5亿日元
尽管舞洲垃圾处理厂无论从设计还是自动化程度已经接近一个完美的程度,但当初建设时还是受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个处理厂是从1997年开始建的,1987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不断跟市民开说明会,用十年的时间来让市民接受。同时,选址也很重要,舞洲垃圾处理厂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建于由残土、疏浚土沙和垃圾填埋完成的舞洲人工岛上,附近没有住宅区,主要是工厂仓库区,反对声音自然少了很多。
而行政说服市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焚烧厂可以通过发电创造经济价值。目前,舞洲垃圾处理厂每小时的发电量大约达到32000千瓦——一个吸尘器需电500瓦,大约可供64000台吸尘器同时使用。它发的电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卖给电力公司,每年可卖出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00万元)。
大阪市垃圾焚烧概况
1900年,日本制定了《污物扫除法》,规定由各市、町、村政府负责垃圾的处理工作。1903年,大阪首座焚烧厂正式建成。过去最高峰时,在大阪市 24个区建造了11座垃圾焚烧厂。反对声音当然有,可是当市民认识到基本上垃圾通过在焚烧厂焚烧才是最适当、最卫生的处理方法后,他们基本上都能够理解接受。随着垃圾量的减少,目前只有8座焚烧厂还在继续工作,大阪市政府的目标是将焚烧厂数量控制到6座以下。(责任编辑:赵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