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禁”与“解禁”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禁”与“解禁”

14年前,它在国内被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14年间,关于这个问题,八个国家部委召集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

14年后,它的生产、销售、使用再次合法化。

它就是俗称“方便盒”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根据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它将从201351日起恢复合法身份,从“白色垃圾”变身“无毒无害、符合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向”的“绿色产品”。“21号令”一出,支持者欢呼“这是科学、市场的胜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反对者认为,这是“行业利益绑架决策,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

因为“白色污染触目惊心”,19992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作为落后产品列入目录,要求禁产、禁用,明确提出了2000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这便是人们常说的6号令,又称“禁白令”。200512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40号文),再次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了“淘汰类”产品,继续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专家杨惠娣近日在有关会议上说,禁白令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会造成白色污染,但根源是人们乱扔。即使是可降解的白色餐盒,也会污染环境。

尽管在过去十多年里被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却从未从市场上真正消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北京每天的一次性餐盒使用量约200万只,其中发泡餐盒占20%,每天约40万只,使用地区集中在路边摊和小吃店。

除了具有价格优势,杨惠娣介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发泡餐盒主要从日本和台湾引进,企业多采取合资形式,有一定的合法生产期限。在期限内出口可以创造大量外汇。比如珠海某企业,每年此项外销创汇金额达到800万美元。我认为,这也可能是发改委决定解禁的原因之一。”

“解禁”后面临三大难题

尽管一次性发泡餐盒的解禁,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但还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北京师范大学化学院博士后、民间环保组织成员毛达表示,“虽然PS发泡餐盒并不像许多传言‘有很高的致癌风险’,但作为已经被大量使用的一次性用品,本身就应该像塑料袋一样被限制生产、流通、使用。”

专家指出,除了应不应该被限制使用的问题,解禁之后,一次性发泡餐盒行业还将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是政府该如何监管?上海某资源再生处理公司总经理黄隆滨认为,“直接管制容易造成行业发展的停滞和扭曲。”李沛生的看法也是解禁后政府不应再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由于过去国家将发泡塑料餐盒列为淘汰产品,我国有关企业的生产技术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发泡塑料餐具如今已开发出大量的低发泡、彩膜贴合、淋膜、抗高温、防紫外线、抗氧化的新工艺和新产品。”

同时,如果不严格监管,一次性发泡餐盒的质量仍有安全隐患。央视2010年有关“洋垃圾变餐盒”的报道,就揭露了部分地区销售的发泡餐具售价竟远低于制造餐具的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价格,生产企业大量甚至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利用回收来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作原料的做法。

第二大难题是回收难。一次性发泡餐具理论上可回收利用,但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在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原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副主任蔡明池近日表示,上海曾实施“三分钱”工程,即要求发泡餐具生产企业每生产一只一次性发泡餐盒即缴纳3分钱的回收费用,但效果不甚理想,因为这降低了企业利润。

第三大难题是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大多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忧:一次性发泡餐具主要在小餐馆和街边摊上使用,还是会被随意丢弃。中国包装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只有9%的消费者表示支持发改委的21号令“解禁”。

对于上述三大难题,发改委称,“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实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