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滨州立足高效生态 循环经济助推北海新区崛起

滨州立足高效生态 循环经济助推北海新区崛起

  三年时间,北海大地上的创业者们用坚定的信念、拼搏的勇气和奉献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负重奋进、抢抓机遇、扩大开放、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拓荒之路。

    三年过去,今天的北海从昔日边陲小镇逐渐变成一个规划科学、配套完善、产业崛起、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山东最北部的这块盐碱荒滩,正在用惊人的能量焕发崭新生机。

    三年拓荒,发展步伐勇创“北海速度”

    三年后的4月伊始,记者来到北海经济开发区时,眼前的景象已全然无法和昔日旧貌重叠在一起。一路上放眼望去,是一条条宽敞通达的马路,一个个崭新现代的住宅小区,一座座整齐林立的厂房,一片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而这些,还仅仅是三年发展成果的“惊鸿一瞥”。

    这里,北海水库一期工程实现供水运营;黄河故道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及黄河风情街正在加快建设中;一眼望不到边的湿地公园正在马不停蹄地赶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迅速;市民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最令人期盼的滨州港通航在即……参观走访的过程中,所到每一处给大家带来的除了惊喜还是惊喜。

    回首北海新区成立之初,交通不便,资金缺乏,条件艰苦,创业者们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土地征收到机构组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项目引进,以开拓者的姿态,科学实干、励精图治,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三年来,北海立足高效生态,培育壮大产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发展热潮,全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去年一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0.55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110.6%、64%、12.3%,增幅均列全市首位。今年1—2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57.3%和457%,增幅均列全市首位,圆满实现首季“开门红”。

    优良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投资服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落户北海投资兴业。截至目前,签约落户的园区和单体项目达65个,合同总金额1444.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合同总额3亿元。

    北海坚持以大项目引领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兴区工程”,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快速推进。

    千亿元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显现雏形,总投资700亿元的北海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氧化铝和北海供热中心一期工程,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投入71.2亿元并竣工投产,单体项目投资额度居全市之首,创下了工业项目投资创业的“北海速度”。

    再战三年,全力打造“生态港城”

    “要团结一心,振奋精神,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在‘北部沿海崛起战略’中率先崛起,奋力将北海建设成为滨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打造生态港城、美丽北海!”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朝晖,在谈到今年全区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时说道。

    2013年,是北海的关键年、突破年。全区上下提出了“12345”的总体思路,即:瞄准“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奋战三年,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奋斗目标;谋求“开发建设、融资工作”两大突破;开展“项目推进年”、“服务质量提升年”、“干部素质提高年”三项活动;突出“扩大招商融资、产业园区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事业发展”四项重点;打造“新材料、冶金建材、绿色化工、临港物流、粮油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将大力实施“50项重点工程”,积极对接“10项重点推进项目”,坚持科学发展,秉承绿色发展,推动跨越发展,致力和谐发展。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0亿元,增长50%;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76亿元,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3亿元,增长50%,力争3.5亿元,以经济的快增长、快提速,助推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

    今年年内,将投资100亿元,实施以北海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代表的“十大工业兴区工程”。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园项目竣工投产,培育百亿元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培育百亿元级临港物流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大型粮油企业入驻,培育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百亿元级粮油加工产业集群。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投资20亿元,实施以起步区及临港产业南区基础设施、北海新城、北海电网工程、北海供水工程、农村公路修建及养护工程等为代表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完善水电路讯气热等基础配套,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文化民生事业年内投资10亿元,实施以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北海客运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黄河文化长廊等项目为代表的“十大文化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民生保障政策,民生工作水平保持全市先进行列,开发建设成果群众共享。

    紧抓城镇化建设,突出区域特色,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产业支撑,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产带动。加快建设以湿地公园、圣东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黄河故道风情带、万亩生态林场等为载体的2.5万亩绿色生态风光区,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培育35万亩的绿色无公害健康养殖园区。北海水库争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和“干部素质提高年”活动,创新创优服务品牌。

    “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紧张快干。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早行动、快启动。”奋战三年,相信“生态港城、美丽北海”不再只是一个目标。期待未来三年,将看到抢抓机遇的北海,高效生态的北海,天蓝、水清、地绿、舒适宜居的北海,再次点亮“两区”发展建设的前沿。

    惠民之路,不断提高新城“幸福指数”

    作为全市“两区”开发的主战场、“北部沿海崛起战略”的前沿阵地,过去三年里,北海经济开发区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空前关注。而北海人不负众望,奋发图强,不仅走出了一条拓荒创业之路,也走出了一条以民为重、和谐发展、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惠民之路。

    目前,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4亿元,新建、改建道路182公里,形成了“九横十八纵”主干道路框架,建设桥梁10座,安装路灯2500盏,完成排水工程266公里,绿化面积260万平方米。投资9.34亿元的2个220KV变电站输变电工程通过可研论证。第一供热中心建成投用。设计总库容1500万方的北海水库一期工程,从2011年5月16日开工建设到2012年9月实现供水,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刷新和创造了滨州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若干个“第一”。

    三年来,北海连续每年确定了“十大文化民生工程”,实施了第一实验学校、湿地公园、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保障性住房建设、社区及新农村建设、新农保、新农合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总投资3800万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的市民活动中心投入使用,胡道口秧歌队入选“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团队”,帝赐街遗址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帝赐街长拳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加快建设,民生保障政策向全市最高标准看齐。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加快建设;“大鼻子”平安校车实现城乡全覆盖;公共租赁住房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北海客运中心开工建设,出租车、公交车投入运营,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新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步入正轨,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活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滨海新城,人民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