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滨州发展钛白粉等循环经济“滋养”碧水蓝天

滨州发展钛白粉等循环经济“滋养”碧水蓝天

  重点培育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所谓“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经济”而言的。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指出,“牧童经济”是一种资源高消耗、废物高排放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他形象地比喻说,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它就像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大量地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弃置到空气、水系、土壤、植被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或“垃圾箱”的地方。

  我市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总结,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重点培育了多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这些企业特色鲜明、潜力巨大,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鲁北企业集团便是杰出的代表。这家企业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其“多产业共生紧密型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多年来,鲁北企业集团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创建了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如,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产业链;清洁发电与盐、碱联产;钛白粉清洁生产。他们通过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条。

  像这样的企业,我市还涌现出若干家。如,以玉米(2418,0.00,0.00%)原料循环利用、产品梯次开发,形成集团内部及社会资源之间多个循环经济链条为代表的西王集团有限公司;以焦化生产为基础,集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工业用气等为一体的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以“油盐化工”为基础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上下游产品“共生”形成的绿色化工为主体、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代表的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废旧聚酯瓶回收、再生涤纶纤维生产、再生涤纶毛毯及其它涤纶纺织生产三大部分形成的聚酯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代表的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伴随着这些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逐步构建出我市循环经济模式的雏形,为我市发展成为国家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创新赢先机,项目做支撑,管理促节能

  过去的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分别同比下降3.78%和4.56%,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但受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单位GDP能耗量还相对较高。有关专家分析,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影响能效水平的主要因素。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能效,潜力巨大,但效果的显现时间漫长。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是提升企业能效水平的重要抓手。

  技术发展是赢得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先机和主动权的关键要素。我市发布了重点研发推广的节能新技术,引导企业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如,山东汇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YDL-160公交汽车制动贮能利用装置”通过天津汽车检测中心的检测,节油率可达31.7%,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引导纺织、石化等高耗水行业加强企业内部节水管理、实施节水改造,重点建设了滨化集团“污废水处理回收再利用项目”等20多个节水技改项目,年节水量可达406.28万立方米,增加效益2300余万元。重点在石化企业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对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轮机、余热锅炉、内取热器等进行改造改造,采用先进优化控制系统,项目实施后年节电力和蒸汽折合标准煤2.65万吨。大力应用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推进建筑节能,全市建制镇以上所有建设工程全面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管理在提高能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的同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去年,邹平开元化工石材有限公司“锅炉智能自动化节能改造项目”等10个项目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申请了国家财政奖励,实施后可节能9650.57吨标准煤。

  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尽管我市在循环经济工作中取得些许成绩,但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比如,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还没有真正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一些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由于缺少政策性资金支持影响了实施进度;某些产业内部呈单线式发展,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高度关联和有效互补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公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实施难度也相当大,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和公众等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参与。我市还将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逐步构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市委、市政府今年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下决心打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场硬仗,也是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弥漫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来发展经济,很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所强调,“要强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真正将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上。”

  凭借这种内生动力,走出的必然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市在“黄蓝”两区建设中,以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创出了具有滨州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正在努力形成节约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