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杂志社

>
>
【垃圾围城】减量化和资源化是突破垃圾围城的不二法门

【垃圾围城】减量化和资源化是突破垃圾围城的不二法门

  日前,新华社盘点至2013年底尚未“整体着陆”的国内5大“善事”,垃圾分类位列其中。

  生活垃圾围城之困,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令人头痛且迫在眉睫,莫不绞尽脑汁严阵以待:先是集中填埋,后是直接焚烧,最后是源头减量化产生、全程资源化分类回收利用,直至将少量无法回收利用且难以降解的危险废物付之一炬并达标排放。碍于国情弃优从劣,不加任何前置处理集中填埋或焚烧直排飞灰,目前在许多人口爆炸的发展中城市仍大行其道。源程控制还是末端治理,是方向迥异的路线抉择,误入歧途终将不得正解。短期行为万般无奈、权宜过渡无可厚非,却不能成为垃圾处理永远落后的借口。不得已生活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GDP时代,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规范垃圾处理并从“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中找出路已是刻不容缓。

  类似人口问题,少产生垃圾,后续压力必逐次递减。垃圾减量化,一是能不丢弃的东西尽量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泛滥与之相悖;二是不要人为制造不必要的废弃物,过度包装或频繁更新与之不符。今年初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八项规定和年中相关条例落到实处,最终无不带来大幅削减废弃物的环保效果,实应理解为垃圾减量化的最高指示和准则;年底中纪委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致当下公款订购台挂历送礼的现象基本消失,既遏制公款消费又避免不必要的垃圾遗弃,减轻了清运和处理负担。此其一例,不一而足。

  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国内城市开始试点垃圾分类。2009年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立和完善相关体系。迄今各地止于空谈不见起色,从市民、环卫工到垃圾桶、清运车等环节几近乱丢混运,守法毫无奖励、违法概无成本,资源化无从谈起。由此折射出的弊端,归根结蒂还在发展模式、执政理念和社会风尚层面。垃圾围城理应由政府迅速伸出“公共服务”之手予以突破而非利益驱动,项目规划甘于“本届立竿下届见影”,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的平衡点。生态城市绿色社区各项建设分清轻重缓急,先雪中送炭后锦上添花。首先要持续提供公益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让资源危机感和环境忧患意识渐入人心,触动市民从高压力快节奏的唯GDP导向生活中抽出必要时间精力投入垃圾分类,自觉履行环保义务。我们当然不能指望自律方舟直抵功德彼岸:国家应及时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动用强制力让违法者付出可观代价;更应排除各种干扰以科学决策扶持环保产业,引导市场形成鼓励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经济杠杆,撬动仅靠道德约束始终打不开的环保僵局。有关部门还应审慎研究和调整相关政策,制订生活垃圾细化分类收集利用实施办法,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加以规范。要在促进垃圾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的各个环节科学配置有限行政资源,铸就循环经济的长链。只在无数断层的某一点上围追堵截,终必徒劳一场。

  近来废品过分贬值导致回收行业萧条,许多市民宁可丢弃或烧掉也不愿分类积攒下来卖到回收站。从环保角度看,市场缺乏生态潜能,是民间价值观的倒退,政府难辞其咎。城里尚且如此,乡间愈发难堪:垃圾倾倒比比皆是,集中处置水中望月,回收利用天方夜谭,围城之势与日俱增。排除万难立即启动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尽快走上必由之路向终极目标靠拢乃当务之急。

  其实,垃圾减量是最直接的资源节约,而资源化利用的最终效果就是垃圾越来越少。时不我待,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责任编辑:赵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