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办公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47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话:022-58696698 传真:022-58696698 津ICP备0500506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天津

友情链接:

logo

  • n01
>
>
>
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绿色与发展双赢

新闻中心

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绿色与发展双赢

  “城市矿山”掘出“绿色财富”

  ——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立足生态文明升级循环产业调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始终坚持“低碳、绿色、循环”的理念,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废旧橡塑再生利用、精深加工再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在已开发建设的50平方公里土地上,构建起“废旧商品回收、拆解、初加工、深加工和再制造”这样一条绿色生态产业链。

  一个产业园三条循环链

  在位于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挤压成片的报废汽车堆积成山,小型叉车于厂区间来往穿梭。经过流程化机械拆解生产线,一个个汽车零部件被传送进入汽车与废钢破碎系统,再经有色金属与废塑料分选系统,铝、铜、铁、橡胶等再生资源便被轻松分离出来,经过二次深加工制造,报废汽车摇身一变成了全新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龙宪林说:“目前,公司拥有汽车拆解项目自主研发专利19项,并且已建成世界先进的报废汽车处理中心,年拆解报废汽车、废旧机械设备及零部件30万吨,回收铜、铝、铁、塑料、橡胶等各类再生资源28万吨,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15000台套,真正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小循环’。”

  格林美只是一个缩影。在众多企业实现“小循环”的基础上,随着一大批兼具深加工能力项目的悄然崛起,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也取得显著成效。天津瑞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上游企业拆解出的废塑料为原料生产加工新型环保木塑产品。天津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引进中国第三套意大利普洛佩兹和西班牙拉法格公司联合开发的FRHC废杂铜精炼工艺及设备,以上游拆解企业产出的废铜为原料生产加工铜杆,年产铜杆12万吨。通过上下游企业乃至不同行业间的综合统筹,园区内,资源循环利用率超过90%。

  把废弃物“吃干榨尽”,打造绿色产业链条。园区目前拥有循环经济企业260家,年拆解处理加工各类工业固废150万吨,每年向市场提供再生铜45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20万吨,形成了园区与社会之间的“大循环”。

  对接京津冀打造循环产业中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自贸试验区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下,我们将在循环经济领域进行多方面创新尝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适应新常态、实现京津冀循环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静海县县委书记冀国强说。

  面对“京津冀”这个“大棋盘”如何“落子”?静海的做法是: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制定政策、整合资源、共建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目前,园区内建有子牙循环经济研究院、子牙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研发中心、子牙再生资源与环境保护科技研发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183家,占总数的70%。搭建各类平台。推进京津冀循环经济商贸平台建设,建立京津冀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建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京津冀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充分利用园区内现有的“无水港”和专门用于进出口运输的监管车队及铜、铝、橡塑等原材料交易市场。以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为依托,建立集再生资源信息服务、交易结算、资金服务、物流交割为一体的现货交易平台,推动园区实现商贸服务模式转变。健全服务监管体系。海关、商检、环保、规划、税务等机构已入驻园区,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和“全天候、无缝隙、保姆式”的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封闭式管理。此外,园区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网上填报系统及经济发展数据库等已完成系统开发并逐步上线试用。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汤桂兰介绍说:“京津冀区域2013年再生资源回收量高达3600多万吨,处理量为3000多万吨,并且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预计到2020年再生资源总量将达到8500万吨。”

  绿色与发展双赢

  有统计显示:园区年拆解加工的150万吨再生资源,同利用原生资源相比,每年约节能524万吨标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66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节能石油90万吨。

  同样亮眼的还有另外一组数字:2014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55.4%;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同比增长19.6%;税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95.1%。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效益,不一样的产出,不一样的环境质量。

  坐拥“城市矿山”,不忘“绿水蓝天”。秉承绿色、低碳理念,园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筑起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回收为一体的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实现了“自消化”“零排放”。以“厂在林下、林在厂中”为目标,大力建设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农、林、牧”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链条,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2万吨。与此同时,在产业区、科研服务区、居住区三条发展轴线上力促协调互动发展,南北贯通的子牙河生态保护带恰似一条“生态走廊”,东西横跨2公里、南北延伸10公里的林下经济带构成了隔离产业区与科研居住区的人工生态屏障。